Page 21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21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3. 其他因素
除运动员和教练员外,外物因素对于体育运动训练的影响不可避免。全面的
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一旦外物出现问题,反而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例如,训练场地设施不完善,运动器材出现故障等都是运动损伤的诱因。另外,
平衡的膳食和足量的营养供给可以消除运动疲劳。倘若营养供给不足,就会造成
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身心疲惫、紧张,不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
(二)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防范措施
1. 运动员层面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防范的关键主体是青少年群体自身。无论是谁,
都不及青少年自身对于身体状况的了解和掌控。想要规避运动损伤风险,就必须
从青少年运动者自身出发,帮助青少年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自身
的健康管理和损伤防范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人自身有着规避危险的本能。当遭遇危险或身体
出现状况时,大脑会自动发出警告,并本能遏制不利于自身安全的行为。但如果
青少年不具备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主动麻痹神经,就会极大地削弱该安全防护
机制,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通过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运动损伤防护本
能,克服麻痹思想,就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在运动训练前,青少年需全面检查
自身的身体状况,把握当前的身体状态,量力而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青少年
应时刻保持身体敏感度和警惕性,有意识地规避运动损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
青少年需再次检查自身身体状态。一旦发现运动损伤或身体不适,需进行及时就
医,避免伤情恶化。除此之外,在从事各项体育运动训练时,青少年运动员应多
加关注该运动项目关节、腰部等易伤部位,有的放矢,通过穿戴护腕、护膝等防
护用具、控制发力等方式保护这些易伤点,从而提高运动训练的安全性。
第二,加强体育和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理论是大厦之基。青少年防范运
动损伤需要扎实的体育和健康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包括运动损伤的知识、健康管
理的知识、营养学等理论知识都属于体育范畴。想要有效减少运动损伤,青少年
运动员就必须不断更新体育知识结构,努力学习体育和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并在
日常体育运动训练中学以致用。
第三,重视运动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运动训练前,人体的内脏、器官、肌肉
等组织都尚未充分活跃。倘若一下子开展激烈运动,就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而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