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217

第五章  大学生体育运动营养与健康


             通过适当的热身,活跃肌肉,舒展韧带,缓慢升高内脏器官温度,让身体和心理
             都做好准备,克服生理惯性,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有研究显示,相较
             于不做准备活动的运动员,做足准备活动的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训练时的氧气摄

             入量更高,氧气利用能力更强,酸性物质堆积更慢,更难以进入疲劳状态。体育
             运动训练前的准备可以分为一般性准备和专项性准备。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主要为
             拉伸、跑步等常见的运动形式,意在活跃身体,提神醒脑,并减少运动损伤发生。
             而专项性准备活动形式与接下来开展的体育运动相关。例如,篮球运动的专项性

             准备活动是投篮、运球等。青少年运动员应养成热身习惯,根据当天身体状态,
             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类别,合理安排一般性准备和专项性准备活动内容,控制好热
             身时间和活动量,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第四,做好运动训练过程中和训练后的身体放松。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训练后,

             人体的肌肉会处于僵硬状态。倘若忽视了训练后的放松活动,整个身体的机能恢
             复会变得十分迟缓,疲惫感很难消除。继续运动,肌肉纤维就很容易发生拉伤。
             而适当的放松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和大脑疲惫,增加肌纤维的张力、收缩速度
             和柔韧性,从而有助于规避运动损伤和提高体育运动训练质量。青少年运动员在

             完成体育运动训练后可以选择散步、按揉肌肉、压腿等形式进行肌肉放松,缓慢
             平复心跳和呼吸,为自己的今日体育运动训练画上圆满句话。
                 2. 教练员层面
                 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防范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和支持。作为体

             育运动训练的另一大主体,教练员有义务、有责任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安全,防范青少年运动受损。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强化理论,合理布局。“安全第一”永远是体育运动训练的第一原
             则。教练员的职责便是在减少运动员受伤的前提下指导运动员完成体育运动训练

             任务,尽可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为此,教练员必须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相关
             理论知识学习,并能运用所学的运动理论正确指导青少年完成科学的体育运动训
             练。除了自身要掌握扎实的运动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外,教练员还需要结合青少
             年运动员现状,传授给青少年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加青少年运动员

             对于运动损伤的了解,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运动
             员的运动损伤防范能力。
                 第二,加强实践,落实督导。教练员是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的第一责任人。



                                                                                 ·207·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