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65
第六章 声环境监测研究
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在是否监测评价声环境质量
和是否采用现场监测方法这两个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中国,
环境质量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中国《“十三五”生态环
境保护规划》中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当前的核心工作,因此有必要开展声环
境质量监测,掌握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环境噪声污染程度,为环境噪声管理提
供支持。而根据现场监测法和噪声地图法的对比,噪声地图法缺乏对超标排放、
违规排放及建筑施工等声源的管控,基于中国环境噪声投诉(特别是建筑施工和
社会生活噪声投诉)较高,超标排放、违规排放还广泛存在的现状,现场监测与
预测更有意义。
四、对中国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议
通过对比发现,继续开展声环境质量普查性现场监测适合中国环境噪声监测
与管理现状。但现行的声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已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每个点位只测
量 10~20min,单次监测结果有较大偶然性;只能粗略地评价城市总体平均噪声值,
如 2016 年北京区域声环境质量为 54.3 dB,信息量太少,不能满足管理和公众的
需求。监测评价方法、质控手段、信息化水平都还停留在过去科技水平有限的条
件下,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非常不利于中国声环境质量改善。
下一步应在坚持声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环境噪声监测与评
价方法的先进之处,对中国现行监测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革新监测技术手段,保证数据质量
开展现场监测的难点是数据质控。中国目前对噪声监测仪器的精度提出了要
求,可以控制,但对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记录等监测过程方面的质控存在
难度,这几个关键因素的缺位使数据难以溯源。噪声自动监测虽然可以实时测量,
保证数据质量,但缺点是点位不够灵活,成本较高,并不能完全代替手持式设备。
针对数据质控的需求,近年许多手持式声级计增加了在监测过程中直接向服务器
上传噪声监测数据、位置信息、现场照片、校准记录及自动校时等功能,结合信
息化手段可以建立声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加强监管。但这些技术在中国还没
有应用。数据质量是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应对声环境监测工作使用的仪器提出更
严格的要求。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