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49
第二章 水质监测研究
势,我国对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改革。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可以对全国的
水资源质量或某个水空间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很多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监测机构的安排也不是很精确。水利和环保工作
在环保部门也是同时进行的,这种现象会导致重复建设和监测,造成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五)监测站网需要适时更新和优化
虽然国家控制的水环境监测站经过多次优化,可以显著改善全国或江河流域
的地表水水质。需要注意的是,对现有国家水环境监测站的依赖并没有及时影响
到河湖的整体治理效果,节水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系统有时会发生多次出现同一
水域的情况。这就要求管理层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站网络进行优化配置,实现
监测网络全覆盖,实现流域管理。
(六)缺少针对性的指标细化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以下两点: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和饮用
水源水质监测。两者在监测指标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一方面,以监测环境污染
的实际指标为例;另一方面,以高锰酸盐、氨氮、溶解氧指数为污染项目的重要
监测内容,以氟化物、氰化物、铅、汞为毒理指标,以温度、pH 值、锰、铁、
铜为指标化学指标重金属综合指数是本监测项目的中心研究课题。就水质而言,
有毒有机物的存在所造成的最重要的控制要素与上述控制要素中的主要控制要素
不同,如总量类型、重金属指数等,因此在监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标细化地表水
水质监测。
四、地表水质监测的最优对策
(一)建立优先监测系统,调整指标监测频率
强化水环境重点监测与分析,应严格功能区划分,分析功能区内污染量及污
染类型的动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监测系统,对选定的水质监测点进行详
细分析,对不达标的有机污染监测指标通过附加处理加以改进,对已达标的监测
点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在水质监测中,应详细考查水质不达标的表现,促进水
质监测的科学合理性。
(二)加强管理水质监测工作
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内容复杂,其监测要求也较高。因此,我们应该提高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