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54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给来源,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的非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
景值监测井。背景值监测井应尽量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用区、
农灌区及交通要道。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在潜水层和承压水层分别设置一定
数量的监测井位,以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水质状况和地下水的水质量空间变
化情况。监测井数量应根据污染源情况及当地建设发展状况进行布设,污染严重
地区密,非污染区稀;城区密,农村稀;重要水源地或污染严重地区适当加密。
尽可能以最少的监测点获取足够有代表性的信息。选定的监测点应经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不能任意变动,尽量保持单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第六节 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一、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概述及重要性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与改善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对
水质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测可以详细地了解水资源情况,其不但直接为水质监测提
供测试用的必要数据,同时也是一种直接参与监测的基础环节,是提升监测技术
应用水平,确保环保治理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唯有确保水质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
获取准确度与完整性可靠的数据,才能够为实验室的水质分析与检测提供技术支
撑和后续保障。在真实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当中,检测部门也可以通过参与查验
的方式来确定水源的洁净度,为后期治理提供思路与依据。
除此之外,相关水质监测部门派遣的技术人员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
重视水质采样工作。在日常管理中,既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完成采样工作,还要
及时对采样设备的准确性进行校对,并且加强过程管理与后续运输管理,在水质
现场采样的各个方面都要小心谨慎,才可以确保水质现场采样工作所获取的信息
以及数据可靠、精确并且极具代表性,为水质监测与水资源保护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老旧问题
在水质分析过程中由于标准不统一不明确造成结果有差别。例如,水质透明
度的检测,SL 87—1994《透明度测定(圆盘法)》要求检测时塞氏盘沉入水中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