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58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样品全程序空白、样品运输空白、交接时间及分析各环节的注意事项进行规范,
同时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时期的水体,如藻类暴发、应急处置、洪水暴发、司法鉴
定以及疫情防控时的水样采样,增强可操作性、规范性,从而保证标准执行的严
肃性。
将一些老旧的分析标准进行更新,如水质总磷、总氮的测定,总磷目前执行
的分析标准为 GB 11893—89《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氮
目前执行的分析标准为 GB 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
外分光光度法》。总磷、总氮作为大部分水质监测中所必要的监测项目,目前还
在执行使用 1989 年制定实施的国标,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已不能满足现今的监测
技术需求。尤其是地表水水质总磷的测定,使用老的国标对一般水体的总磷进行
检测时,经常会出现地表水总磷指标严重超标的现象,所以总站也就总磷指标现
场采样的问题专门制定了《地表水总磷现场前处理技术规定(试行)》用以解决
由于现场采样行为的不统一而造成的数据误差,主要体现在针对一般地表水水质
浊度情况不同时,总磷指标的采样要求不同。除此之外,在多处也对总磷指标的
保存时间,固定剂添加有着不同的要求,现行的要求是地表水总磷指标经沉降或
离心采样后,可不添加固定剂硫酸,迅速冷藏运回实验室,24h 内分析。目前还
在使用的总磷的国标对于这些内容要么没有要求,要么描述得十分笼统,不具有
可操作性,有待更新。
(二)加强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1. 科学设置水质监测点位
在选择水质监测点位时,首先要依据相对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现场实
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在确认监测点位数量时,要做好前期勘探工作,河宽、河
深、流向,潮汐状况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纳入考虑的范畴。同时,监测点位上下
游的污染源情况也要进行排查,将监测点位附近的不明确状况都做到知悉。前往
现场进行水质采样的工作人员也要灵活变通,如果采样当天有特殊情况发生,如
大范围河流干涸、堵塞或是现场出现明显异常现象时,应停止采样或排除异常状
况后进行更换监测点位后采样。
2. 规范水样不同指标的固定剂添加要求和水质样品的运输保存
现场采样工作结束后不能直接将样品运送交接至实验室,还需要对不同指标
立即添加相对应固定剂,固定剂的选用主要应当依据使用相对应的国标、行标或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