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53
第二章 水质监测研究
三、对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的建议
为了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提出以下
建议:
第一,应收集资料,了解各地区有关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含水层分布、地
下水补给和排泄方向、地下水水质类型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第二,各重点城市监测站应对所在区域主要污染源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区域
规划与发展情况、工业区分布状况、水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固体废弃物及垃
圾堆积处理场位置、地表水的利用情况及其水质状况、污水灌溉区域以及化肥及
农药施用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布设监测点位。
第三,点位布设中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考虑工业建设项目、矿山开
发、水利工程、固体废弃物及垃圾堆积处理场等对地下水的影响;②考虑农业活
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回灌等对地下水的影响,以监控地下水重点污染区及可
能产生污染的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特征、污染程度及动态变化情况;③应考虑到不
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如潜水层和承压水层水质状况,以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
水质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情况。总之,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流向、
污染源分布状况、资源开发、地表水水质等,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
监测井。
第四,布点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区域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污水排
放区、污水灌溉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地下水回灌区等,应布
设污染控制监测井。布点时应根据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物在地下
水中扩散形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监测重点应是水源地保
护区。为了解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应根据地下水流向在已设置地表水
监测断面的地方设置垂直于岸边线的地下水监测点。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
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条带状污染扩散,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
向布设,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在含水层渗透性小的地区以点状污染
扩散,可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监测线进行控制。污灌区易造成大面积垂直
的块状污染,应以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方式布设监测点。区域内的代表性泉
水应布设监测点。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非
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