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56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6.2.2.2 中采样前洗井要求进行,但是受到地域,地下水水
系等实际情况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水井中水位降升过大,回水速率较慢的情况,
不易达到标准中的采样前洗井的要求。
所以在实际采样前洗井过程中,多使用贝勒管洗井的方式进行洗井,但同时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贝勒管洗井时应将贝勒管缓慢下沉至井底,在尽量避免对井
中水质进行扰动的前提下缓慢将贝勒管提出水面,在实际运用中,操作难度较大,
容易对井水产生扰动,工作周期较长,同时受各个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手法影响
较大,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3. 水质样品采样瓶的选用及固定剂的添加不合适
根据各检测方法及 GB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和 GB 3838—2002《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不同监测指标应选用相对应材质、规格的容器按要
求进行分装。如果出现标准之间不统一,即相同指标在不同的标准中所要求使用
的采样瓶以及要求添加的固定剂不一致时,按照标准编制年限,从严选取具体使
用的采样容器及固定剂。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为了图方便,将有不同要求的监测指标的水
样分装至同一个容器中的现象。例如,悬浮物指标中 GB 11901—89《水质 悬
浮物的测定》5.1 和 5.2 中要求:“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
净。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
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 500~1000mL,严盖瓶塞。”“不能加入任
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的分配平衡。”此处按照标准中要求的采
样及样品贮存要求中并未提及需单独采样,结合悬浮物指标分析使用水量仅为
10mL。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将悬浮物指标与其他不需添加固定剂的指标
混采的情况出现。而在新发布的 HJ 91.2—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4.2.4.5a)特殊样品采集中要求的“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硫化物、
悬浮物、粪大肠菌群、叶绿素 a 等或标准分析方法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单独采样。”
此处可见,悬浮物指标要求单独采样,不可与其他分析指标混装。
4. 地表水样品运输过程不恰当
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是样品采集后至交接实验室之间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
的运输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地表水样品运输过程一
般应在 4℃以下冷藏避光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进行冷藏运输的现象十分常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