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55

第二章  水质监测研究



             全部看不见圆盘为止,而透明度分析采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塞氏盘法分析时,要求看不见白盘为止,从而导致数据分析结果不统一。六价铬
             检测标准 GB 7467—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实验室样

             品应该用玻璃瓶采集。采集时,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样品 pH 值约为 8。但对于
             废水 pH 值大于 8 水样怎么处理标准并未提及,而六价铬在不同 pH 水溶液中具
             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终会导致数据分析结果存在偏差。
                 新发布的 HJ 91.2—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与 GB 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 30min,取上层非沉降
             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但并没有明确沉降桶的内径、高度以及沉降后取样取
             到距离桶底的深度,这些会导致每个实验室在采样环节出现不统一现象,使得数
             据没有可比性。GB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4.2 中所列出的分类指标只

             提到了氰化物,未明确应检测易释放氰化物还是总氰化物,在采样检测分析以及
             评价中容易出现不统一的现象。
                 (二)水质采样质量管理问题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只有对通过科学、合理的现场采样过程采

             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才能得到能够代表该断面或点位水质真实情况的监测数据,
             从而为后续的日常监督或者是水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而水
             质采样工作作为水质监测的关键步骤,水质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会为后续的实验
             室分析环节提供基础,是水质监测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优化提升水质采样

             质量管理,在提升现场水质采样效率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现场水质采样的质量
             问题。在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
                 1. 监测点位的选择不规范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监测点位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水质监测的最终结果,水

             质监测点位布设不够合理,尤其是有很多从业人员为了能够快速完成工作、减少
             工作量或是为了节约成本、缩短作业时间而不按照规范随机布设监测点位。在勘
             测不完善的情况下直接确定采样点位会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精确性。最终导致该
             河段采集到的样品缺少代表性,水质监测结果与该河段的真实水质监测结果有较

             大的差异。
                 2. 地下水采样前洗井操作难度大,受个人手法影响大
                 在地下水样品采集前,需根据 HJ 1019—2019《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



                                                                                  ·4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