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189

第六章  业财融合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



             国内第一个开发了一系列的基于财务场景 RPA 应用案例,并撰写了国内首部的
             RPA 财会机器人开发教程,为 RPA 课程在全国会计专业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因此,对于学科交叉,高校可尽快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

             如智能会计信息、智能审计、智能财务管理、智能投资、智能银行等交叉学科。
                 (三)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制度
                 财务变革的核心驱动是技术和人才,技术是人创造的,因此人才是驱动企业
             财务变革的核心要素。为应对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人才需求转变,可分别针对不同

             层次会计人才建立不同形式的培养制度。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对传统账房先
             生式基层会计人员的需求,提高了会计人员就业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基层会计
             人员存量,要建立合理的会计人才再教育制度,目标是为基层财务人员建立更为
             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掌握新环境下实操技能,引导其加速转型,对于不能适应新形

             势的会计人员应引导其再就业。具体而言,应适当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规定》中对累计学习时长要求,强化继续教育规定的落实,规范教育机构、
             企业培训的形式。目前,会计人才分布层次并未完全趋于合理化,中级会计人才
             作为会计转型的中坚力量明显不足,制度上应着重解决中级会计人员的供给问题。

             这需要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会计职称制度改革入手,着力培养具有信息化
             思维、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会计人才、复合型人才,提高中级财务人才供给,减少
             就业市场供需错配。对于会计高等教育要引导高校适时改变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支持软硬件设施建设。在职称制度改革上一方面要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要求上

             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完善专业技术资格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强化考务管理。

                 二、制度保障

                 2016 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会

             计信息化改革,指出“为了提升会计信息规范化程度、制定会计数据交换标准、
             促进业财信息融合、推动会计工作转型等要求,为了确保会计改革与发展,政府
             部门相继发布多项文件从会计信息化法律制度、会计信息化行业规范、企业制度、
             人才培养几个方面为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设计合理的企业智能财务制度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各财务部门的职能发生改变,虽然原有
             琐碎、基础性的工作大大减少,更多的人力可以投入对财务风险的把控上,但随



                                                                                 ·177·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