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200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第二节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业财融合现状分析
一、会计组织结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正在向流程化银行转变,银行传统的会计组织管理模式在
20 世纪到 21 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银行的业务开展和经营效率等方面起
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多样化变化,银行传统的
会计组织管理模式显现出无法适应市场的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一)会计信息传递低效
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是“总行—省分行(直属市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
网点”的传统银行会计组织划分,一级支行下设二级支行以及一级网点,同时在
二级支行下再设二级网点,并且每个分支机构能够单独完成会计核算,这也使得
银行会计管理组织层级划分过多。各分支行网点拥有健全的部门组成,同时拥有
一定的独立管理权力,在这种级别分明的管理模式下,必将导致信息传递链过长,
信息流通不畅。
(二)部门本位主义滋生
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对于机构管理的划分存在众多分类,科层制现象明显,
导致上层管理者无法及时作出正确业务发展判断和决策,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
行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缺少会计信息整合的系统,多数分行的会计信息难以
统一规划和整合,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仅在需要时,对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的整理
收集,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同时这些会计信息在目前的体制下,还会成为分
行的负担,储存会计信息的成本将无疑增加,同时由于传统财务业务模式的弊端,
导致由业务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延迟这使得大部分会计信息难以充分利用。
(三)部门间数据无法有效分享
由于数据信息对于银行属于稀缺资源,银行在对数据分享时又过于强调部门
与层级,那么数据会在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或者“被截取”,那么在调取时
就会比较困难,且相当一部分数据的时效性将大大受到影响,能够让数据增值的
环节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取数据,对数据资源的利用产生了浪费,阻碍了经营
绩效的提升。同时,由于数据的共享问题,对银行员工的个人积极主动性也产生
了不利影响。同时,与大多数传统银行的内部设计类似,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一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