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28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尤其是受地形地貌和城市建筑布局影响较大的城市环境,若缺少健全的规划传导
机制,风环境规划会因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建筑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复杂,难以将编
制完成的城市风廊规划向下传导落实。二是缺乏健全的制度管控依据,我国多数
城市风环境管控存在难点为碍于绿色建筑的相关规定要求,管控指标围绕建筑高
度、建筑工程风环境舒适度和安全性,缺少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同层面人居风
环境的管控要求,缺少相关管理条例以及法律依据,造成风环境评估和规划管控
缺少法律,丧失权威性。三是技术难以支撑风环境评估和规划管控工作落实,进
行风环境评估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其边界条件与参数设置均需要一定技术支持。
但是目前国内风环境评估及参数制定标准在缺少了技术的支撑下难以获得准确的
基础数据,直接影响了风环境评估和管控的实效性。
(三)从不同维度分析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管控的实施要点
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管控的实施主要从三个维度分析,即宏观管控维度、中观
管控维度和微观管控维度,从三者之间的管控要点促使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紧密结
合,实现通风降温的目的和规划效果,让城市可以“自然呼吸”。但是不同方面
的规划管控侧重不同,宏观管控重点围绕总体通风系统规划;中观层面着重挖掘
中心城区潜在风道,控制风道具体宽度、形态及网络联系;微观层面重点对风道
内及两侧控制范围的具体建筑形态提出控制要求。
1. 宏观管控维度
宏观管控城市通风廊道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规划区域范围内的自然通风能
力,借助城市空间形态特点,指引城市空间科学布局、优化产业功能、合理规划
生态控制线和人口密度,发挥城市“健康呼吸”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城市规
划和管控中,主要侧重城市形体和风貌的设计与管控,缺少对城市环境舒适性方
面的考量,导致城市通风能力逐渐弱化,并且狭窄的环境和通风不良也会传播疾
病,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因此,规划设计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应站在宏
观层面,将该区域山川河谷等自然地形地貌、盛行稳定的风环境条件作为重点规
划和研究要点,根据廊道自然生态要素进行合理控制和分析,掌握夏季海陆风和
山谷风的时空特点,找出城市风道入口,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网规划、生
态控制线规划等,规划城市空间,以提升通风率为目的,确保气流高效连通。此
外,进行宏观管控需要着重控制通风廊道的走向、宽度和风道口。通风廊道的长
度应在 500~1000 米以上,宽度为边缘界面高度的 1.5~4 倍以上,最少达到 200 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