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30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严格控制开发,加强进风口空间的保护。进风口是风环境的补偿空间,能为城市
            群提供新鲜空气。通过软件模拟和详细分析,可以得到城市或区域的进风口。街
            区进风主要与迎风开口、布局朝向有关,并且建筑密度和建筑单体高度变化也会

            影响内部空气流通效果。因此,在规划中应该对进风口严格控制,并通过街区的
            迎风开口来加强外部环境风速,以此强化环境风流量,当城市内部主导风向呈现
            稳定状态时,迎风口开口越大,进入内部风流量也越大,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通风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另外,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因为受经

            济利益的驱动而出现干扰城市风道建设,甚至侵占风道的现象,所以针对这一问
            题必须通过规范的制度、相关政策来保持与维护城市风道建设和规划的稳定,按
            照城市风道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管理条例,以国家标准为中心,采取相应的
            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以落实。

                2. 以明确的管控目标将风道建设纳入空间规划中
                明确的管控目标有助于细化城市通风廊道建设方案,对提升城市通风效率、
            营造舒适风环境等都有诸多益处。因此,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应该遵循精细化管
            控原则和实践思路,确立“打造城市冷岛、建构小微风道、导风渗入地块、减缓

            建筑阻风”“四位一体”管控目标。打造城市冷岛需要在确立规划设计方案时
            以城市规划区域地形地貌为基础,预留或者设置绿化开敞空间,构建局部区域的
            温差条件。建构小微风道是协同城市不同绿地空间、交通干道、空旷区域,以建
            构城市小微风道为中心,开发各类空间资源和风道潜力。导风深入地块是基于地

            块空间形态将内外环境气流打通,建构内外流动的风向通道,让城市主导风向进
            入廊道。减缓建筑阻风主要针对建筑单体对空气流通形成阻碍和遮挡,通过优化
            设计方案让阻挡空气流通的建筑单体与主要风向拉开距离,在面宽和间距上合理
            设计。

                通过上述各管控目标的落实,将其纳入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是站在城市整
            体风道规划视角,精细化管理各个方面实施内容。因城市风道规划管控并非一项
            短期完成的工程,需要从设计、运作、维护、管理等多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并且
            还需要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保障。因此,将各个城市风道管控目标纳入空

            间规划体系中,不仅突出了城市风道建设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还能综合统筹城
            市风道建设范围以及周边地块的协调关系,确保城市风道实施的有效性。





            20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