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31

第一章 风能资源评估发展与风电场选址



                 3. 加强对城市风环境评估技术的模拟与研究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风道建设主要以遥感技术、GIS 和 CFD 模拟技术作为风环
             境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风道设计

             方案与预设要求的契合性进行模拟评估,以此提升评估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让相关规划和管控人员更高效利用技术施展工作。同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的进步为精准分析城市风环境和城市环境恶化趋势以及现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
             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城市通风能力以及潜在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有效的

             数据支持为城市风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便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在采用气
             象软件、大数据技术、CFD 模拟技术等进行风环境评估分析时,首先,需要确
             立统一的评估实施标准,规范评估模拟操作流程,确定建模域与计算域,通过
             模拟软件和信息技术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和模拟结果解析。其次,

             对各项边界条件和参数进行标准化,如计算范围、建模细度、边界条件设置等。
             最后,生成评估报告,明确评估报告的信息,包含数值风洞模型信息、模拟结
             果等。
                 4. 基于区域协同合作来优化编制思路

                 各区域地形地貌、区域风源空气质量不统一,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以联
             动方式改善和优化编制思路。城市风道建设不是单项工程,并非局限于某个城市,
             而是应该立足于整体,放眼整个城市区域,以整体规划为前提,对小范围中存在
             无法达到实际环境改善、空气流通效果的区域,需要通过区域合作、联动建设与

             治理的方式,解决区域风环境核心问题。同时针对各城市区域及地块不同层面进
             行合理编制,优化规划和实践思路。
                 综合上述分析,城市空间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通过对城市风
             环境的规划和管控,有助于改善城热岛效应,实现营造城市冷岛的规划目标。尽

             管城市风道建设并非短期工程,而且也不是单个城市的规划问题,所以需要树立
             长远规划目标,立足于整体发展,着眼于未来,秉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风
             道建设纳入城市空间整个体系中,突出城市风道的重要性,并通过区域协调、科
             技手段、进风口设计等方面,实现统筹布局、优化编制、内外环境统一。










                                                                                     2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