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02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必须把握积极的文化方向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公民的道德养成离
            不开其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支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公民的道德素养本

            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汇聚人才的重要阵地,也
            是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优秀文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儿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
            来的文化瑰宝,是经过岁月无数次的淘洗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因此,把牢积

            极的文化方向首先就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师生道德养成过程中的
            积极作用。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范围广泛,具有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其精髓则是包含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
            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这些具体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高校

            在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这些美德为不竭源泉,另一方面也可以
            充分利用科研力量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德
            性导向,提升师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水准。其次,共产党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 70 多年来所取得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都

            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和不懈拼搏才得以实现和获
            得的。因此,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因此,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

            道德塑造全体师生道德品质、提升全体师生道德水平也就成为德育工作的应有之
            义和内在要求。要通过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历
            史教育,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凸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

            师生将“革命理想高于天”内化为强大的道德力量。最后,高校德育工作坚持积
            极的文化方向,还包括营造有利于师生修德立身的校园文化。高校师生生活在校
            园文化之中,积极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道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而高校要将德育工作融入多种校园文化元素和各种校园文化群体之中。

                (三)必须遵循德育规律
                1. 遵循道德养成规律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引导和教育使教育对象形成一定的道德素养,



            ·94·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