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95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
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入学之初,他们会因为离开了
原来熟悉的环境,面对着新的大学生活和陌生的环境而产生许多新奇和美好的幻
想。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大学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和富有浪漫情趣。来自
五湖四海的学子,彼此之间语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不一样,他们的性格、
爱好也迥然不同。这就使他们很难找到值得自己信赖并且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朋
友;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思想封闭与心理障碍。同时,大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压力与学习上的阻力。所有这些,都成为压在独立本科
院校学生心理的巨石。
(5)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独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多才多艺者比较多,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比较
强。对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
的参与热情,但功利性色彩浓厚,缺乏务实精神。他们入校以后,获得了相对独
立和自由的锻炼环境,成人感迅速加强,迫切希望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表
现出自己的个性。相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强的自
主意识,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这是因为“以学养学”是独立本科院校
发展的根本经济保障,他们明白,自己掏钱上学,学校就有义务提供高质量的师
资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他们对于任课教师有比较灵活的选择余地,对于不称职
的教师,他们可以向学校提出替换的要求,这在客观上有效地促进了独立本科院
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6)技能特长优势比较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
独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特长比较明显,他们大多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社
交能力强,交际面广,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特长的学生多,有的受过
正规的专业教育,有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强烈愿望。但是,不少同学
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参差不齐,总体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生
对理性和抽象化知识兴趣不浓,喜欢接收感性、具体、时尚的信息;不少学生家
庭条件比较好,缺少必要的独立生活体验,适应能力较弱,相互关系不够协调;
甚至有的想得多、干得少,眼高手低,少数学生有吸烟和热衷玩游戏的不良习惯。
这些都是独立本科院校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