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07
» 第八章 基于农产品检测构建下的高质量体系建设
检测机构和检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
的食物。在具体检测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工作体系和优化体系结构,
不断促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向着科学性和规划性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县级以下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管理
一、县级以下粮食产品检测体系建立及管理
(一)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针对粮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确保粮食流通的
质量。从我国所设定的政策机制来看,粮安工程、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战略的部
署与实施,体现出粮食监管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则是针对粮食流通形式以及粮油市场格局,设定的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管控机制,
保证在不同纬度的粮食监管下,提高粮食生产质量,真正服务于社会及消费者,为社
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食质量安全质检机构是整个检测工作开展的主体,其需要针对不同粮食类型以
及各类检测指标,设定出具有分级特征的检测工序,以提高实际检测质量。但是现阶
段质检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整体监管质量下降的严重现象。
(1)机构监管职能缺失
粮食检测工作本身具备复杂性、综合性特点,需要质检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粮食属
性,设定出相对应的监测方案,保证各类数据结果真实地阐释出粮食中存在的一系列
问题。但是对现有的机构运行模式而言,存在成立时间短以及项目监管单一的问题,
造成机构在落实某一项监管认识模式方面,无法依据自身职能进行正确定位,或在定
位与推进过程中,无法得到持续性的资源支撑条件,产生监管规则不明确的问题。
(2)检测队伍专业素养不足
工作人员作为粮食安全监测的主体,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完成监测工序所设
定的各类指标,提高整体检测质量。但是从人员配备角度而言,部分从事检测岗位的
人员并不具备专业技能,例如对专业知识不了解、无法熟悉设备操作属性,产生检测
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造成相关检测手段在驱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一旦实
际检测工序无法得到正确的人力支撑,可能造成检测结果与检测设计阶段存在一定的
差异问题,使得检测结果不精确,无法真实映射出当前粮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而
加大整体的检测误差。
•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