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09
» 第八章 基于农产品检测构建下的高质量体系建设
人才引进门槛,从人员流入基层做到逐步转变,进而提高检测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
应设定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及供给体系,针对现阶段技术及理念的更新应用,对内部
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人员在成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先进的检测知识,更好
地服务于后续检测工作者。在人才供给体系中,则应在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相应的专业
课程,通过多层次、多地区的人才供给,为粮食检测部门提供高质量人才。此外,还
应对现有的工作团队采取定期化考核,结合奖惩机制,对人员进行专业性、职业性的
意识培养,令从业人员真正从主观层面改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积极投身于粮食质量
检测工作中。
(4)打造信息监管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下,令数据信息搭载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实现了多元
化处理,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对于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来讲,可以通过信
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数据集成,提高实际检测质量。例
如,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对区域品种以及检测周期进行指标罗列,通过数据挖掘技
术,分析出不同区域内粮食市场的变动情况,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全国范围内的粮食
动态走向,为粮食管理及运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息
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互联网体系,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
工,确保每一类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可以精准阐释出粮食种植结构、营销结构以
及供应结构之间的关系链,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警处理,提高区域内粮食监管质量,
更好地切合到粮食监管政策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粮食监管信息
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处理,向人们公布粮食监测结果,结合行政部门,对存在违法
行为的人员进行依法查处,对整个粮食产业结构运营起到引导与约束的作用。信息
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可以将粮食监测体系与其他产业进行关联处理,通过部门之间的
有效协作,真正构造出基于农业产业、食药产业以及卫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依据数据信息的实时化、共享化传输,规避监管空白区问题的产生,提高实际检测
质量。
(5)提高硬件配置
硬件设备作为粮食检测工作落实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对粮食数
据的精准化分析,则必须加大对质检机构设备的配比力度,针对现阶段粮食检测体系
以及整个粮食市场的运行环境,设定出科学性的检测配比体系。例如,在基础设施中,
应对化验室建筑面积进行基准设定,对各类实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数配比,确保
管理人员、质检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可以达到统筹协调,真正对粮
食等级以及杂质水分含量进行指标检测。只有进一步完善整体管控措施,才可确保每
一类机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符合国家粮食监测工作开展需求的。
• 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