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42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农作物表面水分和生长相关生理信息,经物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完成信息处理、储存、
分析与共享,根据所得结果来判定智能化灌溉方案。另外,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会在
分析比对灌溉结果之后,对灌溉方案的调整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这样就形成闭环
灌溉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人工干预,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对农田灌溉进行规划和管理,
包括灌溉时间、灌溉方式、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将水肥环境与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控
制在合理状态,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提升农田灌溉高效性和准确性。此外,利用土
壤传感器分析土壤成分,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这也是人工智能农田灌溉
模式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合理的节水灌溉是农业建设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人工智能技术在农
田灌溉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加科学地节约水资源,推动农业朝着可持续、绿色化、
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水利在人工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
素,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灌溉方案,切实体现人工智能灌溉模式的优势,实现
自动化控制灌溉,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应用。
三、我国发展农业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一)发展农业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
1. 中外差距比较分析
(1)前沿基础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80 年代末开始农机自动驾驶研究,目前大部分智
能农机根据卫星、无人机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模型创建,基于智能决策系统预测
作物产量、需水量以及施肥量等。中国智能农机研究起步较晚,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目前我国已开发出的农业机器
人有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
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我国农业机器人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大田作业中自动驾驶农机,
以及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等。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农机,农用无人机在我国虽起步较
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无人机产业已处于全球领跑水平。在无人机制造领域,国内制
造商已领先抢占世界市场。2019 年,全国有 7000 多家无人机企业获民用无人驾驶航
空器经营许可证,交易规模突破 500 亿元。其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走在行
业前列。
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相比美国的人工智能全产业布局特
征,我国发展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在技术层和基础层只是局部有所突破,迫切需要全
面提升整体研发体系以及行业应用模式。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驱动下,中国的人
• 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