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41

» 第九章  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测数据,从而实现高效、科学、充分的农田灌溉。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切换模式,整体提升灌溉精度,保证农作物产量与土地质量,避免因不科学灌
                溉降低土地整体质量。
                    (2)致力于做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农业灌溉模式的建设与应用,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做好农

                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应用来搭建农业
                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及时地将农业发展相关科学知识和信息向更多农民传递。一要通
                过引入宽带竞争机制来提升农村网络服务水平;二要加大农村网络设置建设力度,有

                效结合通信系统与网络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给农民;三要实用性的农业生
                产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农作物产量影响因素、市场供需等信息,
                通过知识扩展和科学意识树立让广大农民正确认识和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灌溉科
                学发展的意义。

                    (3)为 AI 技术的应用奠定灌溉管道布设基础
                    首先,在确定农作物类型和农田灌溉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分配布局完
                成管网系统的设计。在管网布设过程中控制好管道内部承压,最小为 0.6MPa,确保

                不影响构建满足灌溉要求的滴灌系统。如果管道内压力值下降,可通过人工补压进行
                处理。其次,管网架设施工环节要留意管网与地面的间隔距离,一定要控制在 0.5~1m
                的范围内,过高可能导致水分散失,过低可能影响后期维护,以后可根据农作物根系
                生长情况灵活调整。最后,可使用三通来连接不同方向的管道,以确保水压符合灌溉
                要求为目的,做好连接质量控制,同时将 PE 管材料作为首选。

                    (4)同步提升 AI 技术供给水平与农民操作水平
                    一方面,持续提升农业领域的 AI 技术供给。农田发展十分依赖于灌溉水平,AI
                技术在农田灌溉领域的应用水平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 AI 技术的认可。保证 AI 技术供

                给要做到两点,一是围绕农业特点选择更加适宜的 AI 技术,比如智能温度检测、无
                人机等;二是根据地区差异性和不同的农业发展需求提供 AI 技术,保证 AI 技术应用
                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提升农民操作基于 AI 技术的农田灌溉系统,一是建立试验田,让农

                民通过了解智能灌溉的好处而产生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也可通过农业财政
                补贴、普及教育的方式进行推动;二是针对农民组织定期的智能灌溉技术培训,让农
                民基于操作技能的掌握逐步提升农业规划能力。
                    2. 人工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无线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术的人工智能灌溉技术,通过无线传感技
                术采集分析土壤湿度、温度、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结合气候环境信息以及


                                                                                         • 227 •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