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45

» 第九章  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面临上述挑战,需要我们构建开放协同的农业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建设重大
                科技创新平台,坚持农业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发
                展模式,推进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发展农业人工智能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提产增收、加快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明显,

                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发展农业人工智能,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要后来居上,赶超先进技术,研制工作应走引进吸收、借智创新、超越提
                高的路线,以尽快形成顺应我国农情的研究—创新—应用体系,满足农业发展对农情

                监测、农业数据分析、农业装备转型升级、农产品供销链追踪等的要求,提高农业智
                能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蓝图中发挥“头雁效应”,
                为人类农业智能化时代添砖加瓦。综合上述分析,对我国农业人工智能发展做出如下
                建议:

                    1. 注重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国内农林类高校要根据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专
                业改革,以满足未来智慧农业产业对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此外,应积极鼓励支

                持企业培养既懂人工智能又有农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农业
                领域推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科学研究和团队建设方面,鼓励
                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
                    2. 推进农业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积累以及网络实时响应。大田农业基础设施

                不够完善,农业数据获取成本很高,极大地限制了机器学习在场景中应用的广度和深
                度。应该注重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村 5G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能农业传感器等基础
                设备供给水平,建设农业生产信息化和数字化工程,出台农业数据共享机制等,为人

                工智能农业装备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和条件。
                    3. 推进农业生产智能管控技术研发
                    推进农业生产智能感知、识别与作业决策模型的研发,针对农业种植、养殖不同
                环境下的应用场景,建立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农业全过程决策支持方法,构建田间作

                物、温室、畜禽、水产等领域全产业链条的决策管理和智能控制模型,利用云—边—
                端的架构,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管理下的“农业大脑”智能决策体系。
                    4. 加强智能装备和系统的研制
                    针对农业生产需求,加快智能机器的普及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

                提高经济效益。培育我国优势智能农机如农业无人机,增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技
                术融合,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创新模式,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 231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