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49

» 第九章  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在食用农产品种植或养殖过程中,通过
                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建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与监测,并
                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控制施肥系统、灌溉系统、植被保护系统等。智
                慧农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
                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是农业发展的最高形态,对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意义重大。

                其二,实行智慧加工,能够有效保障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安全。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以来,提出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目前,
                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滞后,尤其是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创新能力不

                强是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智能化的加工流程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减少人工加工过程
                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效果。其三,推行智慧监管,
                能够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精准可追溯治理。“可追溯”是还原产品生产全过程
                和应用历史轨迹、发生场所、销售渠道的能力。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系统是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消费全过程监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生产种植

                环节、加工包装环节、物流运输环节、销售经营环节与追溯监管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
                进行整合与智能处理,完善追溯体系,减少追溯难度。食品信息供应链上的可追溯,
                不但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企业信息处于公开化,对企业造成一

                定的威慑,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的实时控制与应急处理。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追
                溯系统,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对食用农产品质
                量安全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人工智能+精准监督:保障治理评估的真实性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分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和对食

                用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主体的
                有效评估有利于提高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合格率,并且能够降低食用农产品质量
                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估标准,
                提高治理主体的工作效率,减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并且,人工智
                能技术的有效嵌入,结合智能加工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能够提高食
                用农产品的加工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构建“真空”的评估环境,减少各种因素对
                评估的影响。通过政策评估、资金评估、技术评估、执行过程与结果评估、治理人员

                绩效评估层层严格把控,以真实的评估结果,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保障,加大食用农
                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治理的力度。







                                                                                         • 235 •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