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203
第七章 高校人才培养
三、改善教师管理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师资队伍建设依赖于
合理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因此,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
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目前,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各高等学校突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师管理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这种教师管理模式是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比较刚性化,强调制定完善
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服从性、统一性。这种教师管理模式忽视了人的本性,
缺乏情感性、权变性。高等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还要以教师为中心,减轻教师的
负担,简化流于形式化的管理过程,高度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切实满足教师的
心理需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来发展教师。
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制度。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借
鉴市场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贤有才之士,择优引进一批水平高、
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高等学校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有专长的优秀出国留学
人员、非师范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社会上的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到
高校任教,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不断有“活水”注入,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其
次,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改变单纯的数量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质量评价,要跟
踪培养、民主考评、滚动发展、优胜劣汰,对教学质量好、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师
要予以大力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担任教学任务的教
师,要由相应的人员负责帮助其改善进步,对接受帮助后仍无明显改善进步的教
师要进行惩罚,或给予下岗或安排其他工作。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满足教师
多层次的需求。最后,要改善教师工资制度。要进一步改善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师
的工资待遇,解决高等学校教师的住房等问题。从根本上讲,提高教师待遇,是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表现。教师待遇的提高,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
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于教
育与科研工作。这就要求国家、地方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使高等学校教师的收入居于各行业的中上水平。同时,要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工
资与职级差别管理,调动教师工作以及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