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My FlipBook
P. 102
第四章 内部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要素与流程
一、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包含人力资源、岗位责任制度、不相容
职务分离机制以及决策机制等,且良好的组织架构与决策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顺利推进的
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具备 3 个显著特征:首先,特殊的管理框架使得行政事业单
位在构建内控体系时必须将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发挥出来。从外部
监督需求着眼,需要做好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对岗位职能及部门权限进行完善,同时必
须做好各种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处置,确保权力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相互制衡。其次,行
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由领导层决定,能够很好地发挥内部控制所具备的制衡作用。该机制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决策形成前公开相应的政务信息,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到决策结果,
同时需要借助集体研究、专家论证以及技术咨询等方式,精准落实议事决策机制,避免在
决策中出现一言堂的问题。在决策形成后,单位需要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决策执
行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相关人员的晋升。最后,单位在构建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企
业内控机制,做好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推动岗位责任机制的优化,同时也应该制定出完
善的组织架构,明确管理权限,规范各方面的业务流程,以此来推动不相容岗位实现相互
分离,将岗位之间所具备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单位进行风险控制和应对时的相关程序、制度等,要求单位从宏观角度做
好内控规范的设计工作,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各项业务有序展开,推动内控
目标顺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的所有流程都必须融入相应的控制活动,包括岗位设
计、职能履行等。单位内部控制中包含的流程环节有很多,如单据会计、预算控制、授权
审批等,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该在强调资金管控的前提下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确保
预算能够与业务活动紧密衔接,同时也应该对内控核心岗位进行优化,确定好业务权限及
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此外,行政
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内部表达和报销凭证等进行收支管理,形成完整且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控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与识别,并
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可能引发组织层级风
险的因素,如组织架构、决策机制、权责分配等,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其具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