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My FlipBook
P. 106

第四章 内部控制

                 3. 制定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业务流程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
            度,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在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业务目标。
            在制定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制

            度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要求,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进
            行和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规范各项业务活动的操作和审批流程,设立明确的操作和

            审批要求,避免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和
            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程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干预和错误率,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4. 实施和落实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
            督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流程和规定操作程序。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
            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其次要加强内部员工

            的培训和教育。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离不开内部员工的配合和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
            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和内

            控意识。再次要建立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对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正常运转。
            最后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行政事业单

            位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控
            制流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有效性。
                 5. 审计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或外部专业机构开展的一项独立、客观地审核工
            作,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行政事业
            单位的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等方面,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其次内部评估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开展的一项审核工作,旨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内部评估应以全面检查和

            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人
            员、流程、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以提高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来确保内部控

            制流程的有效实施和监督。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内部监督是指行
            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外部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审计和评估,发现
                                                                                               97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