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My FlipBook
P. 107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普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单位领导层对相关理论了解不深且存在经验主义,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全面了解,导

            致内部控制顶层设计缺失。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未能
            有效分离,重要岗位没有建立轮岗机制等现象。遇到此类情况,需要由单位“一把手”和
            领导层带头,在全面了解单位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控制顶层设计,科学优化岗位

            设置、人员配置和用人制度。但是如果单位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由财
            务部门或某一特定部门负责,可能会因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和领导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内

            部控制工作和单位实际工作“两张皮”情况发生,内控制度存在局限性且可执行性不高,
            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其次,宣传力度不高导致业务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足,
            学习不到位,认为内部控制是针对财务人员的管控,而实际工作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综

            上,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即便单位形成完整的内控制度也无法有效执行落实。
                 2.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短板效应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效果往往取决于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因为内部控制是单位管理

            的全流程控制,如果某项具体内控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和缺陷,则会影响单位整体内控效果。
            例如,受经验主义影响的单位往往将内控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收支管理和采购管理等重要
            环节,而对其他岗位如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模块的内控制度细化不足,责任不明确,从

            而导致内控制度的短板效应。以资产管理为例,如果内控制度对资产管理岗位的风险点分
            析不细致,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可能导致资产台账更新不及时,账实不符,甚至出现资产

            管理不善导致的丢失、损坏等风险,即便财务工作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得再好,资产管理
            工作的管理风险和被审计风险依然会很高,会使单位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打折扣。
                 3. 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缺乏风险应对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容易产生一种错误思路,即本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单位运
            营过程中不会面临外部风险。在这种思路下,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会把关注点放在对内部管

            理风险点的管控,而对外部风险相关内容关注不够,缺乏完善的风险意识。而在实际工作
            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应对的内、外部风险仍然很多,例如,当预设的预算目标遇到不可
            抗力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可能存在预算资金闲置、被不合理挪用、使用效率低下等情况,

            当单位面对疫情等外部风险,往往存在工作停滞,“临时抓人”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没有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往往会使单位
            面对风险的时候无法及时应对处理。

          98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