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My FlipBook
P. 109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的责任划分提供参考。在通过重大事项决议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事项执行效率及效

            果的跟踪管理,建立起相应的问责制度。同时,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
            合业务活动的实施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
            隐患,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确保其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树立起可靠的风险防范意

            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 构筑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长效化的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

            析,通过管理制度的方式对风险进行管控。在风险评估环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单位
            内部经济活动流程的有效梳理,确定好相应的业务环节,借助系统来对经济活动实施过程
            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点以及单位本身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出具备良好可行

            性的风险管理方案。政府出台的相关规范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标准,行
            政事业单位需要在相关原则及框架的约束下,对照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实现风险评估机

            制的长效化。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充分满足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设置
            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做好日常的业务风险动态监控工作,及时将风险动态反馈给相关责
            任人。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承担着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其业务活动的实施情况与公众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在高度重视业务风险
            的同时,也需要明确公众对于自身是否存在信任危机,设置好针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预

            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强化内控信息沟通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对单位运行的影响巨大,若信息沟通不畅,不仅会导致沟

            通成本增加,还可能引发资源浪费或者决策失误等问题。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帮助行政事
            业单位管理层及时发现业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落实内控制度,确保公共管
            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也能够对单位运营信息进行公布,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透明度,

            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公共管理效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以信息化手段为支
            撑,能够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对业务流程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记录与跟踪,在
            信息系统中嵌入内部授权审批等内容,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

            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来推动内控思想、岗位设
            置以及内部监督的有效落实,对单位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加速数据集成与共享,推

            动内部控制的系统化与常态化,做好相关业务的标准化以及流程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带
            来的干扰,凸显内部控制的约束作用。另外,在内部沟通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起
            相应的投诉举报机制,消除沟通上的障碍,同时应该建立快速上报机制来应对紧急事项。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该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做好风险探查,
            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外部沟通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信息公开机制和信访制度

            进行完善,规范听证制度,拓展信息公开范围,为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提供信息支撑。
         100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