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My FlipBook
P. 105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五)内部控制监督流程
内部控制监督流程,就是内部控制监督的程序,包括内部控制监督准备、监督实施、
监督报告和监督改进等基本流程。
内部控制监督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监督项目立项、组成内
部控制监督小组、监督前调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方案、下达内部控制监督通知书等。
内部控制监督实施阶段是对内部控制监督的关键阶段,基本步骤包括了解控制目标、
进行风险排序、关注关键控制、收集相关信息、实施测试、汇总缺陷等。
内部控制监督报告阶段是内部控制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
内部控制监督改进阶段是落实内部控制监督结论的阶段,关系到监督作用的发挥。内
部控制监督改进阶段的工作是复杂的,不可能程式化,一般而言,应包括了解监督结论的
落实情况、现场查实整改措施的效果、跟踪风险问责结果、关注持续优化进度等。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总体上来说,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
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基本程序,从而构成
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及其监督的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六)内部控制流程的实施步骤
1. 制定内部控制流程梳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流程梳理的工作目标和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梳理
的工作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识别和
解决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体系。内部控制流程梳理的工作流程
包括:梳理业务流程、评估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等。其次行政事业单
位需要确定内部控制流程梳理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责任人应当具有较高的职务和能力,
负责协调和组织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工作。时间节点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
作量来确定,以确保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工作能够按时完成。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内
部控制流程梳理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应当详细、具体、可操作,
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各个业务流程的复杂
程度和风险程度,分阶段进行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
以确保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分析和评估业务流程
财务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业务流程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财务
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进而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
理制度,确保财务流程的规范和有效。其次采购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之一,
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采购
流程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识别采购流程中存在的
潜在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采购流程的规范和有效。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