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9 - My FlipBook
P. 269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3. 建设过程的全面审计阶段

                 九十年代后期,为了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国家掀起了又一轮固
            定资产投资的高潮。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提高和深入,固定资产投资
            审计逐步步入相对规范时期。这一时期,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出台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准则规
            定了建设项目审计必须审计和根据需要可以审计的内容。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建设项目的各
            相关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前期征地拆迁、工程管理、税费缴纳、建设成本、环境保护、市

            场采购、设计监理、投资决策、项目效益等建设项目涉及的所有内容。全面审计阶段标志
            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进一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一审计
            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出了巨大的成绩,查出一大批大案要案、全国各地都发现

            很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政府决策者
            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从

            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专业审计机构,专门从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有的地方审计
            机关在审计方法上创新,实行跟踪审计、招投标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这些方法和措施
            的施行,一方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提高了管理水平;一方面开拓了投资审计

            的视野,探索了投资审计的领域和方法,为发展投资审计的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该说,全面审计阶段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历程中的中坚环节,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审

            计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这一阶段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历史中必然写下光辉灿
            烂的一页。
                 4.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阶段

                 审计署在审计工作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探索绩效审计的方法,逐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
            度,力争绩效审计的任务量占审计任务总量的 80%。这一方针决定了效益审计将是未来我
            国审计的主要任务,这也参考国外公共管理和审计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得出的结

            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绩效审计首先应开花结果的领域。绩效审计是一项十分宏观、复
            杂的综合审计。对一个项目的评价往往要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建立一整套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绩效审计开展的时间很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不多。另外,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

            还不规范,特别是项目的决策程序不科学,不严谨,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有的
            甚至于是走过场。这种决策模式有时使绩效审计无从下手。对项目绩效的评价有时也因涉

            及政治因素而难以客观的进行。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开展了三十个年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长

            足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资金
            管理、工程管理等环节上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正朝着更规范、

            更深入、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一是审计的内
         260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