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My FlipBook
P. 21

第一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间,才会得到权利的保障,才能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对待,才能真
               正活出人的体面和尊严。同理,在经济发展层面,法治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
               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主政浙江时期就提出了“市场经济就是法治

               经济”这一重要论断。要想发挥市场经济固有规律的作用和维护公平竞争、等价
               交换、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则,需要道德约束,更需要法治保障。法治的
               公信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化治理范式。法治的公信力来自法律的明
               确性、权威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法治促进了民营经济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有法治作为制度保障,相关的政策就有了权威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使政府、非
               政府组织、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和消费者都能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民
               营经济来自人民,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了民众的自我创业精神,其出
               发点就是市场竞争。

                   依法而治是保证市场有序竞争的法宝。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中,资金、技术、
               人才等各类要素都可以得到高效率的配置及运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
               兜底保障。在法治条件下,一切商业行为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契约精神就成了
               最基本的行事原则,这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营商环境。国家治理现

               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治化,法治化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为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治理范式和制度工具。

                   二、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不足之处


                   (一)民营经济发展偏重政策手段,相对轻视法治方式
                   现如今,我国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但是在实际运
               用当中依旧存在一些偏差,这与我国当前法治国家建设还不够完善的实际分不
               开,因此在工作中会由于惯性而采取政策性的手段。以宪法为例,我国宪法的内

               核精神里依旧是偏向于公有制经济的,甚至是存在一些倾斜保护的色彩,这也会
               导致一些条款会出现操作性的问题。例如,我国宪法第 6 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 11 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这些都属于原则性条款,具体对于合法的权益、权利的解释定义可能存在
               不同。
                   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相关规定大多属于政策性规范,原则性强、



                                                                                    ·1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