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My FlipBook
P. 24
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
手段,利用黑恶势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都说明经济领域的普法和法治文化建设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民营经济发展法制保障实现路径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治理法治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
力与多方面的合力。现阶段,以具体的制度建构与机制完善作为切入点,形成民
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治理整体模式。从现实需求出发,在治理目标方面,
可以从规范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入手,严格政府守信践诺的行政责任,促成以契
约为基础的产权保障制度的实现;在治理依据方面,以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执行为
抓手,提供灵活制度供给,在特定区域内开展立法效果试验,再根据实行结果在
全国范围内推行成功立法经验;在治理主体方面,重视协商与参与程序,通过程
序功能将“高权性”管理关系逐步调整为平等的协同合作关系,发挥多元主体的
主观能动性;在治理手段方面,以大数据为治理引擎,技术赋能确保治理沿着正
确道路又好又快达成目标。
(一)依法订立履行行政协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公信力起着基础性、导向性作用。政府能否言必信、
行必果,既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保障,也是招商引资的名片,更是法治化营商
环境的必备要素。实践中,一些地方出台的部分政策缺乏科学性、连续性,上下
执行标准不一、“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中,为节约财政支出,有些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约定拆迁安置工作采用市
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其中,为了争取房地产开发公司垫资完成补偿安置建设,政
府与拆迁方可能违法签订行政协议,约定在土地招拍挂程序中将土地使用权出让
给指定对象。其后,再以行政协议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由,拒绝给予差额
补偿。这种现象不仅是对国有资产的严重侵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利于
民营企业依法、良性发展,形成政策的“负效应”。为此,须从依法订立履行行
政协议入手,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其中的重点是强调行政协议必须依法订立、按
期履行,对民营企业的承诺必须合法,合法的承诺必须兑现。
如果协议内容与履行过程存在违法情形,应严肃追究行政责任,必要时追究
终身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协议作为“权力性与契约性的有
效结合”的行政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行政协议的及时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