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47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分析研究


                 三是借鉴性原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你阅读完上述的方案后,还是无从

             下手,不知道要选择哪些书籍时,还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如社会热点、学生具
             体情况、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后的相关专业书籍的信息。下面就研究者结合实
             际提出一些渠道:一是网络排名。可以根据各大主流书报APP,如当当网,选择
             影响力和销售量排名靠前的书籍。二是参加读书交流会。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参加

             线上读书交流会,也可以参加线下读书交流会。线下读书交流活动主要是依托学
             校、教研室等,而线上的读书交流活动,很大程度都是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
             愿。例如,可以加入一些高水平的名师QQ群或者微信群,学习他人长处,交流

             读书学习心得。三是利用已有成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翻阅相关的期刊,获取阅
             读的经验。
                 3.使用科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上文中,本研究一直在陈述如何选择书籍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阅读效率

             问题。其实如果不考虑效率问题,那么有再多的时间也没有办法阅读大量的书
             籍,本研究在访谈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怨没有时间、家庭因素等,但是这与
             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效率不高,让许多教师误认自己的时间很紧张。事

             实上,教育是一项烦琐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但鲁迅先生说:
             “时间就像在水里的海绵”,如果每天给自己30分钟读书,那么一年就多200个
             小时。阅读能力是表现读者阅读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古今中外,有一些著名的

             史学家,如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等,这些大师可谓是博古通今、有深厚的学
             术,但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能达不到史学家的水平,却可以掌
             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可以通过“情境”

             的方式来实现新知识的获得。因此,阅读者在接纳新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
             步骤。第一,欣赏与鉴定文本,如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时,就好像眼前出
             现一幅美丽的、活的荷花图,就像是与叶圣陶先生一起观赏荷花。第二,文本解
             读。这是阅读能力上升到另一个台阶的表现。此时应该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

             批判质疑态度去阅读,对书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反思的过程。第三,个性化生
             成。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书阅读到知识到现有的认知结构,或现有的认知结
             构转变已经发生的,形成知识自己独特的认知。

                 (二)以微课为平台,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力
                 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


                                                                                     35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