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57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分析研究


             师必然自觉地进行审美实践。审美实践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审美关怀和审美创

             造,后者是进一步提升前者。本研究就这两种表现形式进行阐述。
                 第一,审美关怀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走进祖国大地的名山名水去参观、游
             览,体会北方的山是雄伟壮阔,南方的山是小巧玲珑,秀丽;体会江南水乡的婉
             约之美。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去古今文学作品、诗词去感受人、事、物之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美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愿望
             美,还可以经常参加书画展示等。通过这些方式的“浸染”,就可以实现审美

             关照。
                 第二,审美创造即高于审美关照,又是从审美关照中来。可以积极主动地进
             行教学活动的中审美教育的创新。当然,审美创造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很强的美
             学、审美教育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审美实践。不过,可以通过模仿其他人的审美创

             造,进而从再造到创造的飞跃。
                 (二)确立人文目标,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神力
                 本研究在前一章节中,得出地区之间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师德与情意是有差

             异的。其中市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师德与情意表现突出,其次是乡镇与县城
             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师德与情意表现良好。意外发现,郊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
             专业师德与情意上表现最弱。市区、县城、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师德与情意

             均高于郊区的。
                 1.郊区教师专业师德与情意低的原因探索
                 本研究需要对郊区的概念进行描述,所谓郊区,也称为市郊、邻近都市区

             域,是指城市外围人口较多的区域。从上述定义可知,郊区属于城市,但在地理
             位置上为城市外围。另外,城市的教育资源相比于县城与乡镇的会多一些,为什
             么郊区会成为问题“洼地”?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颁布许多基础教育
             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性文件,在这些文件的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意无意地忽略郊

             区的教育资源。本研究借助相关文献,试图寻求原因。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
             上,本研究认为导致郊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师德与情意低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区块功能分化,产业结构的重新布

             局,引起基础教育的原有格局被打破,这是从宏观的经济学角度来讲。
                 二是从中观层面来讲。郊区教师,常常表现出“乡镇向新城市中心城区流


                                                                                     4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