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6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对独立、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雷浩认为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是一个持续的意
义建构过程,不仅着眼于目标和学习过程,还着重评估重要内容。杨曼欣认为,
核心素养核是为了顺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小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
道德品质和生活技能等综合素质能力。从上述文献可知,核心素养是个人适应社
会变化和终生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它们之间不是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而是
相对独立和相互补充,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三)核心素养体系的确立
不同的国际组织、国家依据本国国情、本土特色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构建
了独具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2016年,以林崇德为首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彼此之间相互联
系、补充以及促进。总体而言,我国在借鉴国际的核心素养的经验基础上,融入
了自己的“内容”,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四)学科核心素养
我国核心素养理论体系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内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学科
核心素养”。乐晓华,曾毅认为文言文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提倡的导、读
和译等六字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有积极促进作用。朱立明从六个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出发,建立了18个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他认为在实际测评中,
应动态把握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精准选择培养方案与策略。此外,
朱立明还从理论层面总结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与特质。张丽君指
出,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以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强调将学生能
力训练与英语改革相结合去探索英语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大多数一线教师以实际的学科课堂为基点,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写
出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除此之外,还有的专家学者会从理论层次对学
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剖析,使核心素养落地。
二、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研究
201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全方面提高语文
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思想。所谓的语文素养指的是语感、语文能力和
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陆云峰认为,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把握整体情境能力上,让学生能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