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5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动”,城市中心区的流向市区”,“在职教师流动到其他行业”,许多教师往往

            局限于自己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的“高原现象”越来越多。
                三是缺乏人文关怀,导致郊区小学语文教师失去前进方向和专业发展动力。
                2.确立人文目标,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精神力
                通过上述的原因探索,郊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确实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是教

            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灰色地带”,发现、关注和重视郊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其
            人文性,给予人文关怀、设置人文目标、科学规划教师的人文性发展。
                第一,确立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管理目标。传统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目

            标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许多教师往往是疲于应
            付,培训的效果是大大减半,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在目标管理上应该注
            重人文性,要将教师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强调一种长效机制,而不是简
            单的、短效的管理方案。因此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制定区

            域“小学语文教师自主提升培训项目菜单”。强调人文性就是要突出教师发展
            权,此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作为教师自主提升的中介,为小学语文教师提
            供专业素养提升的思路,让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选择培训的项目,坚持双向选择的

            原则;二是形成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共同
            体,在这一团队下,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学习到新的事物,接触新的领域。
                第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记录袋”。强调人文性,不仅要把发展的权

            利交给教师,还应该把发展的权利交给每一位教师的手中。建立“小学语文教师
            成长记录袋”是一个途径。通过“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记录袋”,可以让小学语
            文教师知道自己优势在何处,可以激励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自我评

            价,落实人文性这一发展观。其中“成长记录袋”可以包含师德水平、教育智
            能、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目标与措施。同时,为激励其他教师也使这个计划,我们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呈现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记录袋”组合。
                第三,确保教师的经济支柱。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中是需要

            许多资金的。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可以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加稳健。这些保
            障包括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硬件设施”以及制度的“软件设施”。本研
            究认为在经济支撑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由“软硬兼顾”向“重视软

            件兼顾硬件”方向发展。这是由于在教育建设初期,软件和硬件都是必需的,但
            是完成硬件设施的建设后,更多的要投入制度等软件设施中;二是以“计划分


            4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