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7

第一章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简况


               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
                   ④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除采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外,还
               可采用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项目
               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

               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模
               式,值得推广。

                   (一)目标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含义有二:一是作为总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全
               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又称为总目标或目的。二

               是指对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详细的说明,是学生在
               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后应达到什么要求(具有哪些效果)的具体明确的
               表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指将信息技术的总目标与分目标,课程目

               标与知识点目标,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
               标与情意目标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整合与系统化。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体系具有三重功能:一是定向功能,它是编写教学大

               纲、设计课程教材、控制教学过程的行动指南。二是激励功能,它能激发教
               与学的紧迫感与内驱力。三是评价功能,它提供了教学效果的评价尺度和教
               学设计的参考标准。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体系的编写,应满足五个基本要求:
                   ①时代性(先进性),要紧扣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脉搏,满足信息社会
               对人才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需要。
                   ②科学性,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起点、不同

               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注重因材施教。同时,目标编写
               中应注意运用教育心理研究的新成果,将外显行为目标与内部心理发展目标

               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生的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③具体性,表述中尽量避免含混和不切实际的语词,应明确、详细,可
               以观察和测量。

                   ④递进性(层次性),如总目标、课程目标、章节(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