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8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知识点目标的关系,是一种学习内容方面的递进关系;认知领域中的识记、
             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创建,是一种学习结果方面的递进关系。
                 ⑤系统性,应列出全部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
             标搭配合理,能起到相互促进、总体优化的作用。

                 (二)基本定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0 年 1 月 9 日制订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已就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要求、
             内容、教材等方面的定位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
             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 ’

             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 21 世纪国际
             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的需要。”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
             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
             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育内容的选取应考虑信
             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时代特征。”

                 下面,从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等关系方面,多视角地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问题作具体分析。
                 (三)信息化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与“信息产业”“信息化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其提出源于日本。1963 年,梅棹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首先向世人描
             述了“信息革命”“信息化社会”的诱人前景。此后,“信息化”一词在全

             世界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从技术、知识、生产、经济、社会、国家等多角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