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08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一、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研究叙事
近些年来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方面的研究有陈国东的《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近
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兼谈戴于吾与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异同》,文章切中于
我国第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分析了他们作品中的中西结合因素,通过对黄自、青
主为代表的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研究,与当代作曲家戴于吾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他们的作品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具有民族风格为主的审
美特征,以此而分析戴于吾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性特点和童趣审美。文章认
为,中国古诗词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更好地传承与传播是对我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的肯定。贺琳琳的《谈黎英海作曲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
的“情”与“声”》,以按谱填词的古诗词音乐作品《枫桥夜泊》作为研究对象,
探索了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表演时“情”“声”结合的道路。高雪姣的《三首近
现代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通过对《花非花》《枫桥夜泊》《杏花天影》
三首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的古词新编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
曲的词乐结合、演唱风格与方法,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问题。姜莉莉的《邱
望湘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研究》对邱望湘四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诉衷情》《送
春》《江城子》《汴水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其创作特征和艺术价值以及
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邓丽萍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
求》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将流传千古的诗词改写为歌曲的
歌词,配上表现力强的曲调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使之达到他的至高价值“意境美”,
使其古典诗词歌曲的表演更加地生动、形象。这种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选用的歌词
(诗)极其精炼,具有极强的文学性。这些诗的平仄、音调、韵律都与音乐发展
的逻辑体系相符合,易于歌唱。相类似的研究有姚晓婷的《浅谈演唱中国近现代
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刘晓龙的《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
饶泽荣的《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郑
由敏的《古曲神韵》、李翠萍的《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美学蕴涵》
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关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历来是一些歌唱家、音乐史学家、音乐分析学家和
音乐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于颖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
曲演唱探究》,认为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我国的文学与西方
的音乐理论,在演唱与表现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在发展中既借鉴和吸收了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