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03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次才是对知识的把握,其主张教育应该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通过音乐来

             打下学生未来道路上夯实的素质基础。达尔克罗兹认为人是通过身体本身的运动
             才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的,因此他更强调人体本身这一重要的乐器。我们在
             教授音乐的过程中,也要同样重视学生的上课姿态及开展活动时的各种形体动作,
             不要仅仅是调整学生的嗓音和手指,而要与其身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胸腔

             乃至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音响而形成共鸣,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节
             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其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感情更加细腻,促进学生在各
             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奥尔夫始终强调音乐教育其实就是育人的教育,是站在全

             面发展人的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认为音乐本应属于每一个人。音乐教育的目的
             亦在于培养和发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均能够从学习音乐的
             过程里寻求到自身想要悟到的道理,并使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接受有多种文化形成的音

             乐世界的存在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
             新的起点。”奥尔夫能够将节奏、和声及和弦等简单的音乐要素巧妙地融合到丰
             富的课堂音乐教学中来,让学生从音乐的整体框架上来感受音乐的美,而这种教

             学手段和形式恰恰对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观念和态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
             面对当前我国音乐教材大量引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现状下,柯达伊教学法也同样给
             我们指明了方向。针对音乐教材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普及和介绍,应该向

             柯达伊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看齐。柯达伊认为音乐并不是为少数人提供的奢侈
             品,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因此他十分重视大力发展民间音乐,使所有
             人都能融入音乐所带来的巨大能量中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因此

             民间有很多珍贵的音乐文化资源,这恰恰为学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在
             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
             承和发扬的过程。
                 就我国古代而言,孔子在推崇音乐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热爱音乐,

             并专心研究音乐,同时他更加注重音乐的教育。他所传授的“六艺”之中,音乐
             是位列第二的,真可谓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
             修养是从诗开始,而逐步完善于乐的,这也足可见得孔子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

             度。他将音乐教育融入了美学教育之中,把音乐教育从单纯的乐师职业教育中分
             离出来,引入到伦理教育的领域中去,创造出以音乐诱发伦理意识以及用音乐去


                                                                                     95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