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经营和谐家庭实现幸福人生——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P. 113
3.
双向沟通—心有所向,经营和谐家庭关系
“坏”话的影响。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企业中,其实好事肯定比坏事发生的多,
但是当有好事发生的时候,由于负面偏差的影响,大家会一直说负面的,需要改进
的地方,对于好事却一概而过,给对方的正面反馈不够多,家庭气氛一直处于低压
或者清淡状态,所以提升沟通中交流的正负比例是提升家庭中幸福感的关键。
但是在家庭中,很多人吵架都是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有时夫妻间争论谁去
倒垃圾,有时妈妈和孩子间争论放学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婆媳间争论到底要给
孩子吃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虽然都知道没什么好争论的,但是就是忍不住
会对着干。“对着干”藏着的是一种微妙的“较量”,甚至芝麻绿豆的小事儿背
后也是关于“谁说了算”的权利之争,具体谁倒垃圾,是先玩还是先学,吃什么
奶粉本身都不重要。
人为什么总是要争?是因为当自己感受到发生冲突时对方的敌意,如果认为
对方是带有敌意的,那么就会认为对方是带有攻击性的,这时自己是绝对不能低
头认输的,要么拿起“矛”反击,要么拿起“盾”防御。如果认输了,就会产生
巨大的羞耻感和挫败感,可能会严重攻击自己,“我是不是太差劲了。”这种状
态下,人们很难用“我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这需要长期的自我觉察、觉知,
并不断地反省自我。要注意的是,对方可能有敌意也可能没有敌意,但重要的
是,自己认为对方是有敌意的,从而陷入自我逻辑的循环之中。
不可否认,有的人关心别人或者提建议的话语就是那么“不中听”,如会
用冷嘲热讽的方式或者指摘、责备的方式,“都那么大人了,做个饭还能被烫
着!”“都说了那么多遍了,还不会啊?!”“你应该趁着头脑清楚,先写数学
作业。”……而被关心和被提建议的人则会感受到委屈和不舒服,反而没有办法
真正感受到那份关心。古人云:“爱之深,责之切”,在这一点上,东方人的内
敛反而容易造成误会和扭解,因为在“责之切”背后的爱意被深深地藏了起来。
在表达爱意和关心方面,我们反而需要学习西方人的直接。表达,是要使自己的
情意准确地被接收到,而不是需要对方去“悟”。如果是教育教学,“悟”是自
我反思的方式,是可以助人成长的。直接表达自己关心的情意,就会自然而然考
虑对方的感受,即积极有效的表达方式。
除了“我语言”和“主动建设性回应”“三明治”沟通法也是一种积极有效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