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9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339
第三章 单元教学设计
1.作品背景分析
《送别》的曲调并非李叔同自创,而是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
亲》的曲调进行创作。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就以《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上日
文新词作成歌曲《旅愁》,1907年《旅愁》在日本被广泛流传。李叔同留学日本,
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
回国后,李叔同与挚友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使他们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
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至今被中
国数代人所传唱。
《送别》属于20世纪初刚刚中国兴起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学堂乐歌在本质上
是新式学堂的校园歌曲,一般借用日本、欧美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
从而编成新式乐歌,这种乐歌在后来民国的学堂教育中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主流歌
曲,影响深远,李叔同的《送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送别》不仅具
有新式学堂乐歌的“新”,还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旧”,因为《送别》的诗一般的
语言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离别意象,凝聚力丰富的文化情感元素,让《送别》
成为烙印了民族文化心理符号的艺术作品。
2.作品旋律分析
(1)乐句
《送别》为C自然大调,4/4拍,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在本
册教材中只体现前两个乐段,四乐句。
第一乐句落音为re,旋律舒缓起伏不大,娓娓道来意味深长。
第二乐句落音为do, 是第一乐句的变化,旋律开头相似,后半部分旋律线走向随
相同,但落音的不同使乐句带有强烈的结束感。
•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