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7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337
第三章 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新授课 章 /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在单元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
《送别》这首歌曲在本单元中是毋庸置疑的中心位置,它在演唱技能上起到承接和
递进的作用,在情感态度上展现了音乐对于电影作品本身的渲染和深化作用,更是
带有时代印记的著名作品。
在本单元中它作为三首演唱作品其中的一首,是有着一定难度递进的。第一首《雨
花石》是独唱作品,节奏变化丰富,音区跨度大,主要的针对学生个人演唱能力训
练,尤其是气息连贯性训练;《送别》是其中的第二首,从演唱技巧上来讲加入了
二声部演唱,三度四度音程较为平稳的流动,使歌曲更加丰富,饱含情感,在整个
学习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节奏变化,更没有难以把控的音区变化,学生用连贯的声
音娓娓道来即可展现出友人惜别的场景;第三首演唱作品《我怎样长大,旋律进行
上不但有了八度的大跳,还有了更丰富的音程进行,整个节奏也更加舒展了,需要
更加悠长连贯的气息支撑,因此,难度进一步增大了,这样的梯度使得三首作品呈
现出不断像高难度摸进的趋势,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挑战,也增加了新鲜感。
三首作品虽然都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并广为传唱,但《送别》代表的不仅是电影
《城南旧事》,更带有音乐的时代特点,是20世纪初新旧时代文化艺术碰撞的精
髓。这一点体现在教材副标题上,其他两首均由副标题点名出处,而《送别》则不
同,是电影选择了这首作品,而不失为影视作品而创作,带有同样特制的众多影视
作品均选择它作为主题或背景音乐,可见这首作品占据本单元的中心位置,不单
是因其难度适中、随口哼唱就能够在情绪上与之产生共鸣,还因为它的时代艺术
价值。
二、本课时教学核心内容
在本课的学习中,用连贯、准确的声音演唱合唱是技术训练的重点,用真挚、饱满
的情感唱好合唱是美育的体现。这三首歌曲,针对音准及气息连贯,我做了以下的
训练尝试:
1.通过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演唱和声,手势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
更为清晰、直观地感受音程关系及音高概念。
• 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