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335

第三章  单元教学设计




                3.通过聆听→分析→对比→总结→提炼,探究音乐最突出的表现要素烘托和推进
                剧情的丰富表现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将歌曲名称、出处与歌曲音响对应

                记忆。
                4.巩固、增加合唱体验,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单元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能够根据歌曲特点,采用适合的表演形式(如课堂打击乐伴奏、肢体律动、音乐
                角色扮演、齐唱、合唱等)丰富音乐体验。
                2.通过聆听、对比、哼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雨花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
                式及不同的情绪。

                3.在演唱《送别》《我怎样长大》时,通过聆听、模唱、探究、合作、表现等形
                式,依据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特点,理解和表现歌曲,以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式唱好
                歌曲,体会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习难点:

                依据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特点,理解和表现歌曲,以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式唱好歌曲。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一、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与相关文化”和“综合性艺术表演”为依据,以
                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进阶组织教学内容。
                审美感知+领悟:
                首先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感受歌
                曲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七段歌词不同情景的塑造,初步了解叙事歌曲的特点。结合动
                画片剧情,通过直观的视觉及听觉感受,建立对电影音乐作用的初步认识,并表

                现,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接着聆听《雨花石》,感受歌曲表达的革命先烈朴实无华、满怀理想信念淳朴、委
                婉情感。在聆听、哼唱中,形成情感等认同,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深入感受与体验
                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体会音乐的推动作用,升华自身情感体验。
                审美愉悦+审美超越:
                随后学唱歌曲《送别》,感知音乐作品的意蕴,形成感情的体验。在教学中,通过
                聆听、模唱、探究、合作、表现等形式,分析音乐要素,依据歌曲的旋律及歌词
                特点,理解和表现歌曲,以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式唱好歌曲,体会和表现歌曲的
                意境。






                                                                                         • 321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