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4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344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第二次《送别》是在英子回忆她与妞儿在一起的生活时响起的,也是一段背景音
               乐。忧伤的旋律伴着忧伤的回忆,《送别》的音乐声中,小英子想起刚刚送别的旧

               友,离别之情被很好地渲染出来。
               第三次《送别》是一段场景音乐,出现在小偷弟弟的毕业典礼上。在场的老师和学
               生完整地唱了这首歌,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听起来非常真实可信,让人有身临其境
               的感觉。同时,这段音乐很符合英子的学生身份,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第四次《送别》用在英子告别小偷的时候。小偷以为是英子告发了他,朝英子吐了
               口唾沫,英子伤心地望着他走远,音乐缓缓升起。这里的音乐不只是渲染了气氛、
               细腻深刻地表达了英子的思想感情,更有声音转场的功能,因为下一个镜头接的是
               老师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唱歌弹琴。此处,背景音乐无声无息第转换为场景音乐,

               与第三次一样是由人声唱出来的,但不同的是英子的心情,这次远不如上一次那么
               轻松快乐,英子开始有了心事。同一首曲子,在相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演奏,
               既有相同的效果,又有不同的感受。
               第五次《送别》是以《送别》的变奏形式出现的,出现在英子得知妞儿的父母不是

               她亲生父母的时候。这段音乐恰到好处地与画面结合紧密,与剧情融为一体。
               第六次《送别》出现在英子与爸爸离别之时,生离死别的痛楚在《送别》的乐音
               中,显得更加悠长。
               最后一段《送别》长达五分钟。五分钟里,人物没有大动作,没有台词,然而仅仅

               凭借这段音乐就足以扣住观众的心弦。
               以上七段《送别》的反复是非常有技巧性的,它们出现的场景与在影片中承担的作
               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我们在不同的场景氛围、情感集约处听到这支曲子,观众不
               仅不会觉得厌烦,反而会被其深深第吸引、感动。



























             • 330 •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