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5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95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势变化,迅速反映出音高的变化,将准确的音名唱出来。
(三)轻声歌唱
轻声唱歌对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有很大帮助,并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
把学生的声音统一起来。在训练中,首先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声音,分辨音准,第二,
要聆听集体的声音效果,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协调音量及音色的歌唱习惯。要让学生
知道,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音,更要听别人的声音。
想要让学生唱出干净、柔和的声音,就要重视训练学生运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要
让学生懂得分辨,不是越大声越好听,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声音。轻声高位在演唱中要
注意两点,一是力度要弱,二是声音保持在高位置。
具体的演唱方法:第一,要有较长的气息,平稳而不颤抖,第二,一开始主要
在中音区练习,练好之后再进行高、低音区的练习。第三,用母音 u、yu、lu 进行演
唱,有了口腔、气息的配合之后,再向其他的母音转换。最后,进行力度的掌握,要
弱而不虚。要求如下:音量适中、音调准确、咬字清晰。
例如,二年级的唱歌课,学唱歌曲《小蜜蜂》经过有效的学习过程,提升了学生
的综合音乐能力。
歌曲短小简单,但二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激发学生用 12345 五个音编创编创
简单旋律,这个过程学生不但唱准了旋律也增长了能力。然后教师配合柯尔文手势帮
助学生脱琴练唱,这样更准确、直观,锻炼了学生们准确的音高感。等学生把歌谱唱
会后,教师再带着学生做音乐游戏《旋律藏起来了》,这个过程既检测了学生们学唱
歌谱的情况,又训练了均匀的节拍感和稳定的速度,还了解了音乐中的重复。
二、有感情地歌唱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演唱效果,只有在理解音
乐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这样的演唱目标。只有当学生听懂了,理解了歌词内涵,关注
每首歌曲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情绪与情感,他才会感动,才会用自己的歌声表达情感。
这就是有理解的歌唱。
(一)感受理解歌曲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要有表情的唱歌”,但是,什么是有表情
的歌唱?有表情的基础是什么?就像诗歌朗诵,是建立在对诗词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
上,加入轻重缓急的语调,从而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唱歌的表情,同样也是要在理
解音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表现旋律中的“语言”和细微的音符达到感人的目的。有
音乐感的歌唱,不是用嗓子进行炫技的表达,而是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音乐。这就需
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把理解力融入到声音的表达中去。培养学生做出有理解的歌唱。
• 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