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45

第一章  基于桥型适应性的高速公路桥梁桥型选择研究




                   四、桥型适应性评价指标权重

                   在对桥型适应性指标进行评价前,需首先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指
               标权重来体现该指标对于评价目标——“桥型适应性”的重要程度。桥型适应性评价

               的过程,是一个多指标决策的过程,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客观赋权法,如
               熵权法;②主观法,包括专家系统调研法、层次分析法、两项系数法、循环评价法等。
               一般而言,主观赋权法确定的权重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客观赋权法得到的权重系
               数不能体现决策者有价值的经验以及对各指标的偏好。因此,本书分别采用层次分析

               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既能够克服完全
               主观臆断性又能考虑决策者偏好及专家经验,使得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具有说服力和科
               学性。

                   (一)权重确定方法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一种能够对较为复杂、
               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分析的简易方法。该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 教授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灵活性、简洁性等优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
               进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以下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 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

               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
               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在桥型适应性评价的指标权重问题中,层次的最高层为要解决的目标,为目标层

               (桥型适应性);第二层为一级指标层(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耐久性、美观、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底层为三级指标层,即底层评价指标。
               可根据上一章建立的评价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主要是人们对每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来给出的判断。然后引
               入合适的标度将判断数值化,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层次某因素而言,
               本层次与之有关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从心理学分析可知,要对两个以上对象同

               时进行比较不太容易,而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就比较容易。因此在构造判断矩阵时,
               先取一个对象分别和其他对象进行比较,再取下一个对象和其他对象进行比较,得到


                                                                                          • 33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