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水一样的教育-非智力因素对那曲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案例研究
P. 66

水一样的教育
                                              —非智力因素对那曲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案例研究



              表4-5 化学课程思政适宜元素、思政方法论 情怀与格局、育人目标(选修五)


                课程                               育人目标
                内容                              思政适宜元素
                       有机的含义。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中国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其贡献简介。
                       1828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异氰酸铵转化为尿素。
                       1845 年德国化学家柯尔伯用木炭、硫磺、氯气以及水为原料合成了醋酸。1854 年法
                       国化学家柏赛罗利用石蜡合成了油脂。
                       1848 年德国化学家葛美林重新定义有机化学。
                       灿烂中华文明—《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记载了 365 中植物药的疗效 /
                       分类的意义。
                       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联。
                       有机化合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类到个别的推理 ,个别到类的演绎。
                       官能团的转化—碳骨架的变化—物质的转化—有机合成思想。
               第一章认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识有机化  无机化学研究步骤和方法和有机化学研究步骤和方法的对比。
                合物     传统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
                       时代的进步—科学家的贡献。
                       “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模型
                前言
                       1. 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把握有机的涵义。
                第一
                       2. 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了解有机和无机的联系与界限。
               节有机化    3. 通过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把握有机化学发展前景,体会化学
                合物的    学科的价值。
                分类     构建学生对学科的自信和科学的崇拜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世界奥妙的探索欲望。
                       4. 通过传统文化中关于有机化学方面的记载,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
                       爱国情怀。
                第二节
                       5. 加强化学思维方式,构建有机化学反应中变与不变,有机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有机
                       解放学生思想。加强辩证思维、逻辑推理和演绎在学科学习中的运用,让学生学会思考,
               化合物的    学会学习。
               一般步骤 6. 通过物质类别的学习和类别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合成思想,列举
                和方法    简单的合成物质,构建有机化学与物质财富、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以及生存状况的关联。
                       坚定对化学学科和科学的信心,激发用知识改变生活的愿望。
                       7.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品质,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
                       思考和研究。
                       回顾无机化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与有机化学研究个学习方法进行对比,感受区别与联
                       系,为无机到有机不同范畴之间的顺利转换打好基础,准备好从哲学的深度取得根本
                       性进步。
                       8. 从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的发展,感受科学的进步、时代进步和科学力量,
                       培养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
                       9. 初步构建“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式,并完善该模型为“发现—结构—
                       性质—用途”模型,做好在之后的学习过程用以此思维模型为学习工具,学习各类有
                       机物,加强知识的背景故事与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学科精神方面的传输,实践上发生化
                       学教学到化学教育的转变




            58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