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35
第六章 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
(三)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
学分制的实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高中学生学
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个大难题,而学分制具有全面、多元、个性化的特点,使学生
能在符合本人兴趣爱好的特长领域中求发展,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业负担的感受
自然减轻了许多。从对学生调查中反映,学生认为学校改革“一刀切”的教学模
式,实行学分制后,学习负担明显减轻。
旨在保障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而研制、实施的高中学分制,在课程
结构评价领域中还是一颗出土不久的嫩芽。根据初步实施分析,其成效大多还属
微观的,主要是限于在学校内部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健康发
展的“小气候”。从宏观来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必须建立在相应良性的
大教育环境中,才有真正持续的生命力。而就目前教育大环境而言,对高中,尤
其是对升学预备教育办学模式的重点高中来说,最终的高考与高校招生仍以几门
学科考试成绩的总分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倾注
主要精力来应付这几门学科的升学考试,并使大部分学校仍以高考及升学率来替
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客观性评价。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各方面符合基
本要求、某些方面特长的学生,由于高考几门主要学科考试成绩,未如其愿获得
在高校的发展,从而影响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其评价制度的建立。因此,要
建立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制度,其关键是评
价的核心学分制须得到社会上真正的认同,高校能以学生全面素质、个性特长的
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标准来择优录取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也是保障中学由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教育教学观、人才观、课程观等教育观念的重要
前提之一。我们期待着与高中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高考改革方案早日出台。
就学分制本身来说,如何真正达到全面反馈学生的素质特征,在定量与定性
相结合,以及学分认定的科学性、信息技术处理等方面,也有不少待解决与提高
的问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些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特别是一些注重思想道德
等素质教育的非课堂教学型的课程,如何更科学地规范教育与评价指标,也是解
决当前学分制能否成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基本问题之一。在今后学分制管理
的研究阶段,我们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