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40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减负”进行了多次探讨。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等
学校选拔人才、加强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大力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这份文件把高考与大学、高中、素质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三个“有利于”来确
定,并指出高考要促进素质教育。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提出,要改革高考评价与选拔机制,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改
革高考的内容,探索多种机会、双向选择的途径。考试和选拔的综合评价方法。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是 2002 年发布的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补充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学生的综合
素质,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应坚持“一贯性”和“选择
性”的原则,既要适应高校的选拔,又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鼓励
各高校在文化测试的基础上,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2008 年《教育部关于
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新课改省份,
要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健全综合性、多样化的高考评价体系。
《规划纲要》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并在此基
础上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可见,面对高考“一试即终身”、不利于素质
教育的推行等种种责难,国家在积极部署,相继出手,显示了对高考评价改革的
重视和信心。
通过对十余年来密集出台的有关高考改革的文件、政策进行总结、梳理,可
以深刻体会到高考评价观念的转变,“注重素质”“加强能力”“个性发展”“综
合评价”“多元录取”等能够概括高考评价新概念的词语不断涌现。并且,这些
思想已经逐渐融入了高考改革的实践中,或者是快速地、缓慢地变成了现实。例如,
“3+X”的高考科目改革趋向于灵活、开放性,以满足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种模式的形成,反映出我国高考评价改革的多样化观念,与全国不同地区教育
发展的巨大差距相适应;在高考命题中,能力立意的确定,部分自主命题省份增
加了可选择题,题型、内容更侧重于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浙江等地率先
构建了高考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体系,体现了高考评价改革的新动向;“云海工程”综合了考生的各方
面信息,科学、综合地分析、处理信息,综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
实和完善了高考成绩报表,使高考的成绩和结果在学生、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