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45
第七章 普通高中高考评价
一九九〇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劳动者”重新定义为“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和“继承者”。邓小平还提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他说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纪律、有文化的人才。1995 年《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了“以德、智、体全面
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的教育培养目标。2003 年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
案提出了培养目标(除政治素质要求外),即“具备终生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具
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备一定
的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身体素质好,意志坚强,生活习
惯和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生活计
划能力;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尊重他人、学习沟通和协作、具备团队精神、
了解多元文化、具备对世界的开放心态。从上述教育目的的演进可以看出,培养
目标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后的高中教育培养目
标从“德智、体”的层面细化到各个层面,体现了培养的时代特征。
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体两面”的综合体系。首先,它是评价考生素质的理论
体系。以“四层”为考查内容,评价考生素质内涵;以“四翼”为考查要求,评
价学生素质达成度。其构建始于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素质教育要求
在高考中的理论呈现。其次,它是指导和评价高考命题的实践体系。通过“四层”
规定命题内容、“四翼”保障命题水平,高考评价体系将有力促进高考内容改革
和命题质量的提升(见图 7-1)。
图 7-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137·